【牢记嘱托 共建美丽新西藏】雪域种油菜 种出乡村振兴好光景红桃影视官网入口用户专属福利与VIP会员特权介绍兴好光景
藏语意为“刺树沟内,山桃林中”的西藏山南市扎囊县,深秋的高原暖阳格外澄澈。这片镶嵌在山南腹地的土地,不仅有着山桃映雪的静谧图景,还因万亩油菜田的余韵与加工车间的轰鸣,添了几分烟火气与生机。近日,记者团走进西藏纳兰生态产业有限公司,循着一缕醇香,探寻这家招商引资企业如何让油菜籽在高原扎根结果,以产业之力铺就乡村振兴的雪域坦途。
从内蒙古远道而来的创业者杭五洲,用一段政企共生、产民联动的故事,为我们展开了西藏乡村产业发展的鲜活画卷。

图为企业油菜花种植地 受访者供图
招商落地:让油菜籽在高原扎下深根
招商引资从来不是单向的奔赴,而是双向的契合与扶持。2021年12月,被西藏高原的纯净生态与农业潜力吸引,杭五洲响应扎囊县招商号召,带着1000万元注册资金入驻友谊路工业园区。他不仅建起标准化生产厂房,更在桑耶镇、阿扎乡、扎其乡连片布局1800亩油菜种植基地,要让高原孕育的优质油菜籽,变成百姓餐桌上的醇香油脂。

图为杭五洲向记者介绍公司产品 摄影:张艺彤
而初创之路并非坦途:高原缺氧拖慢施工进度,新冠疫情也曾阻碍建设节奏。但当地政府的精准扶持始终在线——从藏青工业园到友谊路园区的配套升级,从审批流程的简化提速到施工节点的协同推进,一系列举措为厂房投产节省了近半年时间。这份“保姆式”服务,让远道而来的企业卸下顾虑,在“刺树沟与山桃林之间”扎下了稳稳的根。

图为企业油菜花种植地 受访者供图
产销联动:让雪域醇香飘向全国餐桌
企业的生命力,终究要靠市场与品质说话。“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2260万,今年预计突破2500万。”杭五洲自豪的语气,是企业实打实的业绩,更是对产品的底气。生产端,青藏高原独特的高海拔、强日照、大温差,让油菜籽积累了饱满的营养与醇厚的香气。“我们1800亩油菜田全程不会打农药、不用除草剂,61项农残与重金属检测均为零。”这份纯净是产品最硬的名片。
销售端,“线上线下双渠道”的布局精准对接市场需求:线下深耕高端私域与本地商超,让醇香留在高原;线上入驻京东自营、淘宝、天猫、抖音等主流平台,让“雪域纳兰”的品牌走出高原。从2023年底投产到年销超2200万,短短一年多的快速成长,让扎囊菜籽油的香气飘向了全国。

图为籽油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
联农带农:让增收红利落到千家万户
“今年以来,我们给周边的村民发放了务工工资超60万元,零工日均薪资以220元的标准发放。”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稳定收入。“企业的种植、灌溉、翻地都会雇佣当地老百姓,每年约2000人左右。”杭五洲还介绍说,去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,收购850户群众种植的400余吨油菜籽,直接让户均增收5600余元,把“田间作物”变成了“现金收入”。
“我们也在逐步吸纳年轻人才,2023年录用2名本地高校毕业生,2024年又增添了一名。”同时,企业持续引进先进加工技术,同步开展本地员工培训,组建起一支懂技术、熟产业的专业团队。今年1月份,企业紧急调配菜籽油支援定日县地震灾区的举动,更让产业发展的温度,跨越山海传递到需要的地方。

图为企业产品图 摄影:张艺彤
从 “一粒菜籽” 看雪域产业新局
一家企业的成长,是西藏乡村产业振兴的缩影。近年来,西藏立足“世界屋脊”的独特禀赋,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、民生改善深度融合,催生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兴农样本。这些样本背后,是招商引资让企业敢来、能留、能发展;是“联农带农”机制让农牧民从产业发展的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“受益者”;是各地推出“返乡创业补贴”“青年创业孵化基地”,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乡村,成为产业兴农的生力军。
如今的西藏乡村,特色种植基地连接成片,加工车间机器轰隆作响,电商直播间里特产热销。越来越多西藏乡村产业扎根高原,紧扣“为民增收”目标,在政企协同、产民联动中,走出一条雪域特色的产业兴农路。(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/张艺彤 记者/姚浩然 杨眉笑 周晴晴)












